人物介绍:杨艳,bet36官网app下载2016级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中澳2+2本科双学位项目学生。2018年赴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攻读工业设计专业,毕业后在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继续攻读设计学专业硕士学位。
同VS异
我刚出国时的新鲜好像还没有散去,似乎就真的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再次回到城院已经是毕业生的身份,很感谢学校的平台,感谢那时候的自己做了这个决定,感谢那个时候的想法得以付诸行动。
今天的自己得益于所有遇见,以后的自己也将迎着每一个清晨的阳光,斗志昂扬,乐观向前!
我这次回来明显的感到国内的大家都很忙,每个人都不断的有不同的事要做,生活节奏很快,但是在布里斯班的时候,相比国内,生活节奏就慢很多,这种不同在刚去澳洲的时候最明显的感受就是适应起来很容易,不会有太大的压力,身边的人都很友好,似乎都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淡然。
出国前为了更好的适应,在语言上,也确实做了一些准备,参加了学校的雅思课程培训,这个过程就是不仅让自己在参加雅思考试的时候能取得相对不错的成绩,同时也为出国后在语言上的适应做了一些铺垫,我个人来说,效果还是很好的,在国内考了一次雅思,6分的成绩,也参加了QUT的语言班。现在觉得语言班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过渡,因为就读的同学也是来自世界各地,大家肤色不同,习惯不同,母语不同甚至都是说英语,也都有不同的口音,这个问题其实不用不好意思,也不是什么问题,相反,正是因为这样,大家都更努力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我刚去澳洲的的时候住在寄宿家庭,刚开始也各种担心,担心住宿环境,担心能不能相处的好,但事实上,房东老太太很和善,生活上还会尽可能的满足我的习惯,我们相处的很好,现在我也会偶尔去看看她,语言班的时间也让我很好的适应了澳洲的学习节奏,学会跟不同的人相处,学会在新环境中慢慢让自己变得更好。
保留VS转变
本身我在城院的专业是市场营销,刚去澳洲我也选择了继续读这个专业,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了解,一方面真的感到学习商科的人真的很多,但是相比就业,其实计算机和工科的专业优势也很明显,我考虑了很久,因为自己之前很喜欢画画,我也想让自己在不同的领域有更多的体验,决定转专业的当时是犹豫的,但是之后包括现在,我都觉得我当时转专业的决定是对的。
相比在城院,国外转专业其实非常容易,包容性也特别强,虽然我最后还是转了专业,但是之前的课程也抵扣掉了我一部分选修课的学分。如果当时继续读商科肯定是毕业的更早,但是相比晚一年毕业我一点也不后悔,还觉得收获非常多。这个过程可能只有自己真的体验了、经历了才有资格这样说吧!
体验过四年搬家了五次的我,虽然也有过崩溃,但是其实享受过程就好了,在语言班学习的时候我的总成绩还是很好的,排到全班第三,但是相比进入专业课,还是有很多挑战的地方。
刚开始也会不自信,作业很犯难,在这一点上,国外的方式真的跟国内很不同,老师们都很好,都会经常鼓励大家。在国内可能这一点就没有这么明显。有时候可能真的有些地方做的不是很好,比如作业中出现的疏漏和错误,老师都会很耐心的不断的鼓励你再去尝试,一次、多次,几次下来,就慢慢树立了强大的自信心,觉得自己很棒,相信自己能做好,这份信念感就真的让自己在之后的表现中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敢说,也就越来越好。
固守VS打破
语言的提高一定是在不断的交流沟通中提高的,所以就必须要主动的开口说,国内的时候可能很多都是写,我们都“默默的”独自成长,虽然也不一定因为自己在国外就一定要跟外国人在一起,这个没有对错,自己舒服就行,但是更多的在语言上,适应是一定是要多跟不同的人交流。好的语言环境是自己争取创造的,如果只是在自己固有的圈子里不愿意走出去,这种方式可能还是会对自己有局限。
上学的过程中我也体验去打工,打工的过程中我做过销售、在餐厅做服务生,每天接触不同的客人,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各种口音,甚至自己觉得还不错的语言能力在跟别人说话的过程中还是会受到别人的质疑,这个时候就会感受到身处社会与学校的不同,我们得学会接受质疑,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再加上增强自己的能力,这个过程虽然很难但是挺过去了就会收获一个成长了的自己!
写在后面的话
今年年底我就要研究生毕业了,毕业之后是回国还是继续在澳洲,其实目前也没有特别给自己设置条条框框,还是希望能够看到不同的风景,先做好眼下,不管任何计划都一定是遵从内心的,澳洲也提供两年的工签,机会也很多。
我从本科就开始在澳洲学习,跟在国内的认知不同,大多数时候,事情就在那里,机会就在那里,只要自己想要,主动去争取、去申请,都能得到好结果,这个与在国内的时候不同,可能是因为国内人比较多的原因吧,我参加过国家地理的实习,有幸感受过他们的氛围,也参加过奔驰的竞赛,虽然最后我们也没取得什么奖项,但是这种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让自己变得自信,好好的掌握一门语言,趁着年轻,多去看看,旅游也好,走走停停,这段经历其实是最珍贵的。
舞台很大,机会很多,要多走出去试试。
文图: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
编辑:孙晓